【奥迪新闻】关注一汽-大众奥迪30年,致敬豪华品牌的拓荒者

关注一汽-大众奥迪30年致敬豪华品牌的拓荒者-图1

1.见证者的回忆

10月20日,我应邀赴狼堡,和大众前董事长哈恩博士共同回忆30年前大众集团和中国汽车业启动合作的历史,哈恩博士希望把这段珍贵的回忆用视频的方式留存下来。

哈恩回忆:在1984年上海大众成功合资之后,1987年10月20日他应一汽厂长耿昭杰之邀访问了长春。当天他从铸造、机加工、看到解放的总装线,看到刚刚做好三通一平的二厂区。哈恩大吃一惊:上帝,我怎么没有早一点发现中国有如此大的汽车厂?他当场建议把原来准备放在上海生产的奥迪,转到长春生产。

我补充道:当时一汽正好有生产一款中高档车的打算。一年前,在十堰轿车论证会上,耿厂长就给我看了用克莱斯勒600做原形的红旗第二代轿车设计图。当时一汽与克莱斯合作碰到了梗阻,哈恩的建议正中一汽下怀。奥迪的行动力非常强,在几周后拿出了令一汽非常满意的样车。

最后一汽和奥迪确定组装3万辆奥迪轿车,作为先导工程;同时引进奥迪100技术生产新红旗轿车;并在1992年建立了15万辆规模的一汽-大众。

关注一汽-大众奥迪30年致敬豪华品牌的拓荒者-图2

1995年11月13日,在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期间,一汽和大众公司及奥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签奥迪加入一汽-大众的协议。12月18日,一汽-大众公司的股比改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自此奥迪品牌及系列产品生产、管理、销售模式,纳入一汽-大众。

2.互相尊重,文化协同,助跑企业起飞

三十年来奥迪在中国如何获得成功,一直是我的关注。奥迪和一汽的合资取得成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我曾在《车记》一书中记载:文化差异、“话语权”是合资企业最敏感的话题。当时负责奥迪在华项目的施塔特对我说:“我们试图学着接受中国人的思维并和中国人一起成长。”当时,重要的事情都是一致同意才做。互相尊重,充分沟通,互相妥协。这是一汽-大众奥迪在华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

这期间有个故事值得一提:1996年一汽与奥迪双方签署了“联合开发”奥迪A6(C5)的协议,中方提出了同步开发加长版的要求。奥迪方面经过慎重考虑予以接受。其后,从A6(C5)原型车设计初期就把加长的因素和相关数据融入进去,奥迪A6很多部件,甚至到后备箱盖都是专门为中国加长版设计的。一汽-大众奥迪“加长”的决定,让奥迪A6自1999年在中国投产后,获得了巨大市场成功,更在无形中确立了“豪华车入华必加长”的铁律。一汽-大众奥迪此后推出的A6L、A4L等车型,相对于全球版车型都有加长,成为了各自细分市场的领跑者。

关注一汽-大众奥迪30年致敬豪华品牌的拓荒者-图3

奥迪带给中国的不单是先进的车型和制造技术,也在中高档轿车的销售服务模式方面开创了先河,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经销商,成为日后各大汽车经销商集团的种子选手。

2000年3月28日,第一家奥迪标准4S经销店正式开业。当一汽-大众奥迪采用全球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专业化的服务人员,给中国用户带来了崭新的消费体验。多年来4S店在维护用户利益和维护品牌形象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此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陆续加入奥迪的全新4S店销售网络,奥迪迅速形成了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网络,后来被国内诸多厂家争相效仿。

2010年一汽-大众奥迪,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第一个累计销售1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2013年一汽-大众奥迪成立25年,累计销量达到200万辆;2018年一汽-大众奥迪成立三十年,产销有望突破60万辆,第三十次蝉联中国豪华车市场年销量冠军。

3.共识:产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回顾一汽-大众奥迪30年的成功,中外团队在企业建立之初就高度认同:“产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举扭转了过去中国汽车工业的粗放发展模式。在选择零部件供应商的程序上,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建有标准的程序。首先,要通过产品部的检验;其次,要通过质保部的审核;第三,还要让采购部进行判断,通过比较其成本构成和目标价格来判断是否达到标准。

关注一汽-大众奥迪30年致敬豪华品牌的拓荒者-图4

将生产重点转移到如何提高质量以达到国际化标准。“方脑袋”的德国工程师着实给中方团队上了一课。在总装车间生产线上,负责把关质保环节的德方人员用锤子把尺寸略有偏差的白车身砸掉、彻底踩坏开焊的零部件……这一系列让员工感到震惊的举动,却终于让大家接纳了奥迪一丝不苟的工程师文化,并建立起严谨的质量管控体系。

“在中国买到的奥迪,就是全球范围内最好的奥迪。”时至今日,奥迪在华车型国产化率均超过60%,个别车型国产化率甚至超过85%,实现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生产本地化。高度国产化的生产比例不但使奥迪产品在价格战中获取成本优势,而且大大缩短了从生产到终端销售的时间。

4.“全价值链本土化”中国破冰

一汽-大众奥迪推出“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更是找到了一条让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同时带动中国零部件产业升级的“破冰之旅”。

所谓“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即在产品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等环节上都实现了本土化。在推进这一战略中,一大批零部件企业达到了奥迪的质量标准,不仅为奥迪提供配套零部件,参与到国产奥迪的开发之中,甚至参与到国际豪华品牌产品的开发之中;有些企业从一家家小作坊,发展为跨国零部件企业,乃至参与我国相关领域标准的制定。影响至深至远。

到2013年,一汽-大众奥迪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总数已达到519家,其中180家为纯中资企业(民营或国企)。已有60家本土供应商(26家中方全资)进入奥迪全球采购体系,参与全球零部件的竞争。

关注一汽-大众奥迪30年致敬豪华品牌的拓荒者-图5

三十年来一汽-大众奥迪中方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在研发本土化过程中,中方技术人员能参与到产品的二次研发,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以新奥迪A6L为例,早在2007年,奥迪在德国总部英戈尔施塔特启动产品立项时,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就已经加入。从2007年项目立项到2011年11月完成新一代奥迪A6L170辆的预生产,中方做到了开发、规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物流等环节的全参与。经历了新奥迪A6L全程参与的中方人员多达370人,每人在奥迪总部的培训时间均不少于一个月,甚至有中方人员长期在奥迪总部不同岗位上就职。

这种全程参与、全面介入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被一汽-大众奥迪内部引以为豪。2018年1-10月奥迪在华累计销量为537886辆,增幅为两位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4%。其中国产车型贡献率超过90%,这一比例远超竞争对手。

5.明天,依然走在前面

30年来,奥迪早已融入中国市场,见证了中国的时代变迁和中国经济腾飞,见证了一代人的成功,更见证了无数中国百姓实现自己的轿车梦。这种其他品牌无法替代的情感,唯有时间可以证明。

而一汽集团不忘初衷,在奥迪30年发展过程中储备的技术与人才基础上,成功复活红旗品牌,并建立了全体系的豪华品牌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

关注一汽-大众奥迪30年致敬豪华品牌的拓荒者-图6

一汽与奥迪30年的历程,成为中国中高档轿车的拓荒者。经验弥足珍贵。中国宣布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股比放开在即,中国合资企业可望进入新模式。如果继续依赖过去奥迪的产品输出与技术输出将告一阶段,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相信一汽-大众奥迪依然走在前面。

Contact Us

联系奥帝思

+86 18235198038
xuhua@adesignchina.com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振兴东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