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新闻】30年辉煌,一汽奥迪在中国市场到底有什么“秘诀”?

30年前,绝大部分中国人看高档车基本还是在电视、杂志上,似乎那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30年后,当高档车随处可见的时候,人们却已经习以为常。

从狭义来讲,汽车的发展是科技时代发展的一个方面,从广义来说,这是最能体现社会进步速度和人类幸福感的产品。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档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汽车的普及,尤其是豪华品牌汽车的不断增长,就像经济学上所说的“麦当劳指数”一样,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

提到中国市场上的高档车,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ABB德系三强,而其中最耀眼、在中国销量最高的当属奥迪,这个品牌长时间牢牢占据了中国高档车销量榜冠军。现在,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街上跑的不管是北京奔驰还是华晨宝马,经常被人扣掉生产厂家的字样。这无疑是虚荣心在作怪,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消费者对某些国产合资厂商的不认可。但是在一汽奥迪的身上却很少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30年的积淀,消费者已经成为了习惯,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大家对一汽品质的认可。

一汽与奥迪的三段往事

一汽与奥迪的“联姻”还要追溯到1987年,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一汽在这一年被明确成为轿车生产基地。同年10月,时任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总裁哈恩博士和奥迪公司总裁皮耶希博士首次访问一汽并与一汽领导进行了会谈,这为一汽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实际上,当时的一汽原计划与克莱斯勒合作,但最终合作的生产合同还没有签署。收到消息的大众董事长哈恩博士,在对比了一汽与上海的生产能力后,立即飞往长春考察,当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在当时无人能及的厂房面积时,惊叹“上帝,我怎么没有早一点发现中国有如此大的汽车厂”,随即决定了合作事宜,从组装奥迪100起步。而这个改变历史的决定,与中方跟克莱斯勒签约,只差几分钟。

至此开始,一汽与奥迪开始了“不解之缘”。从1987年的这次谈判开始,一汽与奥迪一起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使一汽奥迪成为了中国合资汽车企业的标杆。

第一阶段(1987年至2000年),我们可以称之为领先阶段。在1987年确定了合作之后,1988年5月17日,在经历了艰苦的谈判过程后,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签署了奥迪100技术转让协议,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标准的高档车技术转让合同。从这一刻开始,“一汽奥迪100”深刻影响了中国轿车市场甚至轿车工业。即使是在这款车停产之后,大部分人还对其留有深刻的印象,虽然奥迪并不是最早进入中国的高档车品牌,但在很多人心里,奥迪100才是代表。

随着合作逐渐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这对双方来说,是双赢局面的形成,其意义远超其他合资企业。一方面,一汽从组装奥迪100开始实现国产化,最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振兴红旗品牌。到1996年,一汽奥迪的国产化率达到90%,其中50%以上是自制件。另一方面,奥迪也趁此抓住了机遇,融入了中国市场,一举奠定了高档车领先者的地位。

第二阶段(2001年至2011年),可以称之为全方位定义阶段。在这期间,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奥迪,ABB中的另外两强宝马和奔驰也都先后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合资伙伴,开始了国产化道路,中国的自主品牌也迎来了发展时期,竞争明显加剧。

但作为豪华品牌的领军者,奥迪仍旧以每年10万台销量速度增长。为何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奥迪仍旧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除了先入者的优势,在产品、渠道等等方面都深入的与中国消费者“接轨”,真正成为了中国市场上豪品牌的定义者。

在产品层面,轿车车型A1、A4、A6L、A8L;SUV车型Q7、Q3、Q5;跑车车型TT等逐步上市,各种车型,各种档次使奥迪的产品矩阵异常丰富。而且经过一汽的沟通,奥迪还根据中国消费者喜欢大空间的使用习惯,对有必要的车型都做了“加长”处理,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此外,整合经销商网络,成立一汽奥迪销售事业部,精准定位客户,都让奥迪取得了超越其他高档车的销量,成为中国第一个年销过10万、累计销量达到100万辆的“双冠”高档汽车。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开拓阶段。2012年起,经济在高速发展之后,开始转向平稳过度期,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加之各个城市限牌、限号的政策,消费者回归理性,以及作为耐用消费品的汽车趋于饱和的状态,汽车市场开始了微增长的态势。

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不管是国产自主品牌还是传统“豪强”,都已适应了中国市场,车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2012年特斯拉Model S的上市,在业内刮起了新能源的旋风,纯电动、互联网、无人驾驶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新一代消费者的眼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对奥迪这样的传统燃油车企业来说, 面临着车市拐点的挑战。

众所周知,一汽奥迪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尽管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一汽奥迪很快认清了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了策略,首先从“以车为核心”转变到“以人为核心”的产品战略。此后,迅速与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着力探索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服务型企业开始转变。同时,在营销、品牌提升、商业模式等等诸多方面做出改变,适应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使奥迪这个品牌在复杂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

尤其是一汽奥迪的科技创新战略,在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方面的前瞻性和持续性值得称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2017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奥迪首届全球品牌峰会上,全新一代旗舰级轿车A8正式发布,这款车是首次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奥迪在中国为何离不开一汽?

简单的回顾,只是了解奥迪在中国30年的简略发展,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一汽,如果没有一汽,奥迪很可能不会在中国市场成为高档车的领头羊。

从当时的情况看,奥迪选择中国的合作伙伴,一汽注定只能是奥迪的唯一选择。首先从背景来说,一汽是公认的“共和国长子”,大型国企。在国产自主品牌还摆不上台面的时候,大型国企从政策扶植、质量可靠性来说都是最有保障的,也是最好的选择。在产品定位方面,由于私家车并没有普及,因此当时“官车”的烙印有利于产品的形象,也会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其次从产能来说,一汽有当时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而上海只有3万辆的产能,零部件根本无法推进国产化,而长春则可以生产15万辆。不管是后续国产化零部件的推进,还是扩大生产规模,一汽优势一目了然。

当然,说到产品,最关键的还是人的因素。没有好的员工和技术水平,再好的产品也生产不出来。而一汽从第一辆红旗轿车开始,汽车质量就是有口皆碑的,影响这一切的正是一汽员工的钻研、善于学习和匠心精神,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而一汽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在初期,中方员工对德方严格的质量把控并不理解,也因此产生了不少矛盾,但是一汽员工很快理解了质量严格的意义所在,整个团队开始致力于如何提高生产质量,这才成就了今天的奥迪。

不止是初创时期,现在的奥迪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一汽。原因有三,一是一汽奥迪已经形成一个整体,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人们的思维定式已经把一汽和奥迪连在了一起。二是一汽作为本土企业,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加长”问题德国人并不理解,是一汽提出后经过与德方反复商讨的结果,这一策略使A6的销量不断攀升,并彻底扭转了A4车型销售不利的情况。

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汽庞大的销售网络为奥迪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在一汽奥迪建立初期,政府采购就使让奥迪根本不用担心销量,即使后来去掉了“官车”烙印,引进了多款车型,一汽也能凭借起早就存在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搭建起一汽奥迪的销售渠道。

一汽奥迪的下一个30年会是怎样?

一汽奥迪在中国的成功不是偶然,这其中包括奥迪的品牌影响力,又涵盖了生产、研发、营销等多个领域,没有协同合作,就不会有这样的成果。现在,新的车市拐点再次出现,对一汽奥迪来说既是考验又是机遇。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域,对始终站在时代风口的一汽奥迪来说,这一切已经在规划之中。在产品层面,一汽奥迪的产品矩阵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细分市场,在此基础上,将在未来5年内将实现国产产品阵容规模的翻倍,其中包括7款SUV,在2025年之前至少将有3款纯电动汽车投入中国市场除了MQB、MLB、MEB平台外,还与保时捷合作共同开发了一个全新豪华电动车PPE平台。

在研发层面上,一汽奥迪将进一步扩充其研发团队规模,其中国内的研发团队至少扩充一倍,到2023年,研发中心的人数将从当前的280人增加到650人左右。强大的研发团队是产品力增强的基础,一汽奥迪已在研发方面为未来打下了基础。

除了不断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一汽奥迪也正在向科技公司、服务公司转型。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深化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力求在新四化方面的突破,这其中有为国内用户准备的各种充电服务,也有为出行准备的共享化服务。目前,一汽-大众与奥迪已达成共识,将共同建立两家新公司,分别为:独立的销售公司,以及一家移动出行服务公司,致力于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制全新移动出行服务。并将向电动出行、自动驾驶和数字化等领域投资400亿欧元。

站在新元年的开端,我们不知道未来30年一汽奥迪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前30年已经成为或是尚未成为奥迪车主,都会有更多人期盼在下一个30年与其携手同行。

Contact Us

联系奥帝思

+86 18235198038
xuhua@adesignchina.com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振兴东路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