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新闻】你以后买到的奥迪新车,可能变这样了……
如果以后回看欧洲的柴油排放事件,它有可能会是汽车能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曾经在欧洲市场风光一时的柴油发动机,目前正面临着全体退出欧洲市场的危机。不仅如此,它还促动了更多层面的变化,不少欧洲国家都提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日程时间表,既然政府法规层面有这样的意向,那作为整车厂,肯定得好好考虑怎么应对,于是,欧洲车厂们都选择了加快电动化的步伐。
电动车对于汽车界来说,向来就不是个新鲜话题,因为有不少汽车品牌,一直都有持续地做各种尝试和探索,但奥迪在这个领域,肯定没被多少人熟知。要是详细了解一下奥迪在电动化方面的历史步伐,会发现,奥迪此前所做过的尝试和探索,比想象中要多。
在1989年,奥迪推出第一款并联式混合动力车,叫做Audi duo,它是在奥迪100 Avant quattro(C3)的底盘基础上诞生而来,用一台135马力左右的直列5缸汽油发动机,驱动前轮,同时后轮由一部12马力的电机来驱动。后来到1991年的duo 2,用了更大的电机,还具备了纯电行驶模式。到1996年,Audi A4 duo 3既是第一部插电式柴油混合动力车型,也是欧洲首部量产的混合动力车。
再到后来,被更多人熟知的奥迪e-tron系列诞生,包括2009年时候的纯电动概念车e-tron concept,2010年的增程式的奥迪A1 e-tron。除了继续有不少概念性尝试,奥迪同时也逐步量产e-tron系列车型,主要是在现有车型上,发展出插电混合动力版本。到2018年,奥迪发布单独以“e-tron”命名的纯电动车型,这是大规模量产纯电动车计划的起步。
不过在纯电动车和传统汽油车之间,所有的传统车厂们,都没有放弃。48V是目前最轻程度的电动化节能方式(或者业界所说的“微混”),据说奥迪已在全系产品铺开48V系统,但中国市场版本车型其实还在逐步更新中。混动和插电混动产品,当然也有,其中A3 e-tron、Q7 e-tron和A6L e-tron,这3部插电混动车型已经在中国市场销售。
真正对奥迪研发体系改变最大的,还得是像e-tron这样的纯电动车型规划。目前已经量产的SUV车型e-tron,是基于MLB平台而来的,但这还不算是最彻底的做法,接下来,奥迪将在MEB平台、PPE平台,还有跟保时捷Taycan共享的动力技术平台,造更多的纯电动车型。
MEB平台的主要任务是产出比较小型化的电动车,主要是A级和A+级车型。未来比较主力的奥迪电动车型,主要还是出自PPE平台,这个平台是奥迪跟保时捷合作开发的高端纯电动车平台。在此之上,跟保时捷Taycan相同平台的奥迪e-tron GT,定位会更高性能。这样一铺开,奥迪就相当于给电动车产品另起了一个完整的炉灶,两头不误,是传统车厂的底蕴,但两头都不能丢,更是传统车厂的压力所在。
以往欧洲车厂的柴油战略很难在中国落地,但电动化战略不一样——法规政策都一样偏向鼓励电动车。除了计划在2019年引入e-tron车型,奥迪还准备在2020年实现国产,e-tron Sportback和e-tron GT也将陆续引入中国。不过据说最早国产的电动车型,是基于Q2L的Q2L e-tron纯电动车。
按奥迪的计划,到2025年,他们要推出超过20款电动车,其中12款是纯电动车,涵盖从A级到D级车型,甚至官方还有更直白的说法:到2025年,全球范围内提供的3辆奥迪车中,就有1辆是电动车。当然,这里头有多少是纯电动车的比例,奥迪就没有明说了,实际上,各大传统车厂也没有办法,给出确切的纯电动车销售比例。
除了产品,纯电动车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比如充电条件。对此,奥迪给出的中国计划是:由一汽大众奥迪实施“360度充电”战略,包括家庭充电服务,扩大公共区充电资源合作,推出数字化充电服务平台。还有MyAudi APP充电地图,据说到2018年底能覆盖超过120个城市,8万个充电桩。而2019年,奥迪家庭充电安装服务将覆盖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毫无疑问,要做好电动车服务,更难,前提还得是有足够的电动车销量支撑。
电动车可做的商业模式探索,其实不局限于将新车卖给个体用户,一汽大众奥迪成立新能源业务部,他们既探索各种大数据运营,也将探索新能源移动出行、分时租赁等新模式,虽然奥迪并没有将这个话说确切,但由整车厂主导的分时租赁模式,真的极有可能成为新能源车的一个重要商业模式。
奥迪将他们的新能源理念称为“正向循环”,表达的大概意思是,他们要提打造新能源出行生态圈,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及用户对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让这个新玩法越来越有实际意义。
实际上,虽然各家对新能源策略的说法都大同小异,但真的下手去实践,去执行,可做的事情是可大可小的,比如奥迪官方确切表态:他们要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保体系,生产奥迪e-tron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工厂,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能源95%都是可再生能源,针对到达使用寿命末端的e-tron提供车辆回收计划。
虽然不确定新策略能否有多成功,但这些公众主要关注点之外的做法,还是能体现传统大厂的格局的。